您的位置:首页 >> 领路人

领路人

李晖:舞活党建“龙头” 推动科学发展

中共株洲市委副书记、炎陵县委书记 李晖
2010年01月29日19:06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炎陵县地处湖南省东南边陲、井冈山西麓,原名酃县,因“邑有圣陵”——炎帝陵,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更为现名。全县土地总面积2030平方公里,辖6镇9乡,总人口19万。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六个核心县之一,境内山青水秀、风光旖旎,生态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在这里,积淀和传承了“敢为人先、百折不挠、脚踏实地、自强不息、无私无畏”的炎帝文化,实现了朱、毛第一次会面,作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决策,进行了水口连队建党、中村插牌分田、苏维埃政权建设等首创性革命实践活动。随着“四高一铁”(衡炎、炎汝、炎睦、炎陵高速公路和衡茶吉铁路)的相继开工建设和陆续建成通车,革命老区、省级贫困县炎陵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为积极顺应形势,强化组织保障,挖掘发展潜力,2009年以来,我县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正确把握导向,大胆创新机制,推行了一系列党建工作新举措,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一:强化理论武装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用先进理论武装全县党员干部的重大举措,是党始终保持先进性、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的重要保证。活动启动以来,我们突出抓好“五个点”,确保了科学发展观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迅速深入人心并指导于工作实践。

  做实基点抓谋划。县委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制定了“生态立县、旅游强县”的发展战略和“又好又快、进位争先”的发展目标,确立了“抢机遇、抓项目、强基础、调结构、保增长、促‘三新’”的工作主线和围绕发展抓活动的总体思路。选派了50名退二线干部到基层担任科学发展指导员,并通过举办专家讲坛等形式,分别组织三个批次480多个参学单位的1500多名骨干党员进行集中培训,充分发挥骨干力量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根据各批次参学单位的不同特点,精心设计了方法、步骤和活动内容各有侧重的活动方案。打造了简报、电视、手机报、党建网“四位一体”的宣传报道体系,尤其是手机报以每日一报的形式发布“科学发展语录”、“活动动态”、“他山之石”等各类资讯,深受党员干部群众欢迎。

  扫除盲点抓学习。全县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9754名党员,有干部、有工人、有农民,文化素质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为让不同类型党员读得懂、学得清、记得牢、用得上科学发展观理论知识,我们编写了小32开本、配有精美插图的《科学发展观通俗读本》,发放到每一位参学党员手上,成为各个层次党员喜闻乐见的“口袋书”。针对“两新”组织党员、农村党员、病残党员、外出流动党员等学习难组织的问题,收集党员手机号码,依托移动公司MAS代理服务器,开通了“短信党课”平台,每周1次定期向党员发送以科学发展观理论、政策法规、党建知识、廉政文化、实用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短信党课”,基本扫除了活动盲点,大大增强了学习效果。

  对准焦点抓讨论。为引导各参学单位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四大家班子成员围绕“炎陵发展的难题是什么”开展了大讨论,并深入各自联系点,指导基层参学单位围绕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焦点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多形式、多层面的大讨论,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得了升华,认识得到了统一,形成了“敢于负债搞建设、敢于让利促发展、敢于放权活体制、敢于创新谋发展、敢于大胆用干部、敢于负责碰矛盾”的科学发展共识和合力。

  深入蹲点抓调研。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全体在职县级领导分别在基层参学单位建立了联系点,每个月集中3天左右的时间深入联系点开展调研,并指导联系单位分三步走抓好调研工作。第一步是领题,即着眼于找准本系统、本单位的发展定位选准调研课题;第二步是破题,即安排充足时间,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使调研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第三步是解题,在深入基层开展调研的基础上,认真查找不足,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形成了《炎陵县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调研报告》、《炎陵县旅游产业发展方向与对策分析》等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成果,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打造亮点抓载体。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贵在学习、重在实践”。从活动一开始,我们就特别注重不断创新实践载体,有效解决了学习和工作“两张皮”的问题。将经济社会发展年度目标分解为基础设施十大项目、产业建设十大项目、民生改善十件实事“三个十”工程,积极开展中国旅游强县、国家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炎帝陵5A景区、神农谷4A景区创建工作。向全县近万名党员发放《党员连心卡》,收集、整理并回复党员意见建议4664条,集中解决了一大批党员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全县乡镇、村组干部开展民情调查,形成了内容涵盖乡镇、村概况和村干部、农村党员、流动党员、弱势群体、优秀人才基本情况的民情台帐及数据库。组建医疗、农技、助学、家教、环卫、法律等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了独具特色、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邀请了杨怀保、洪战辉等先进模范人物举办专题报告会,使广大党员干部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大力倡导“学习、团结、实干、拼搏”四种风气,扎实开展以整治“散、懒、玩、浮”为内容的“四治”活动,有效整肃了干部作风。采取组织提名、现场投票和网络投票相结合的方式,分别面向基层党组织及其负责人、普通党员开展了科学发展基层党组织、科学发展领路人、科学发展标兵“三个十佳”评选表彰活动。

  关键词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随着交通“瓶颈”的逐步解除和经济社会发展高速期的到来,炎陵县干部人才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一是年龄结构整体偏老。2009年登记在册的1089名公务员中,30岁以下的只有63人;县直单位中,除团县委书记外,没有一位“70后”的“一把手”。二是学历层次整体偏低。在公务员队伍中,全日制第一学历为中专及以下的占79.1%,研究生学历的屈指可数。三是专业人才非常紧缺。尤其是卫生、教育等部门,急缺年龄较轻、职称较高、素质全面的专业人才,难以在单位内部选拔优秀的“医院院长”和“学校校长”。四是缺乏干事创业状态。干部人才队伍的思想观念相对滞后,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亟待提高。为破解上述难题,我们在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慎重讨论研究的基础上,正确把握导向,大胆创新机制,着力优化结构、激发活力,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人才引进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新思路、新举措,得到了干部群众的充分好评,引发了社会各界的良好反响。

  实施了干部工作“八个一批”。一是基层机关交流一批。在县直机关与乡镇之间、县直机关之间、乡镇之间进行一定规模的干部交流,建立来自基层一线的干部培养链,让干部接受合理的多岗位锻炼,增强领导班子整体活力,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二是常委票决提拔一批。制定了《中共炎陵县委常委会议任用干部票决制试行办法》,对拟提拔担任科级领导职务的干部进行票决,并对县委管理的正科级领导职务拟任人选试行了县委全委会议票决。三是县直公开选拔一批。从县直单位拿出20个科级领导职位进行公开选拔,其中6个职位面向全省、9个职位面向全市,扩大了选人用人视野。四是乡镇竞争上岗一批。拿出6个乡党委书记和2个乡长的职位,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确定入围人选,在广大干部中倡导了学习的风气、树立了竞争的意识、培养了进取的信念。五是争取上级支援一批。争取株洲市委、市政府每年派遣一批优秀干部人才到炎陵挂职支援,开展“智力扶贫”。其中,2009年株洲市委下派了5名挂职干部、8名科技特派员支援炎陵县工作。六是外派学习挂职一批。争取每年通过竞争的方式确定一批干部到上级机关或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其中,2009年选派了20名干部到省、市有关部门挂职锻炼或跟班学习。七是公推直选储备一批。15个乡镇团委换届时,只要符合年龄在“80”后、学历为大专以上的党员或团员青年均可报名参选团委书记,真正实现了“不拘一格选人才”。八是全程差额选任一批。采用以“公开推荐职位、公开任职资格、公开工作实绩、公开推荐结果和差额提名、差额推荐、差额竞职、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和差额表决”为主要内容的“四公开、六差额”方法,对24个科级领导干部岗位实行差额选任,其中面向全省6个,面向全县11个,面向单位系统内7个。

  启动了“五年千人”人才引进计划。从2009年起,用5年时间引进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普通招生计划二批次以上录取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1000名。一是制定了“五条基本原则”。按需引进,即围绕人才队伍结构现状、用人单位需求意向和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引进人才;政策鼓励,即出台人才引进工作暂行办法,对引进的中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专业技术人才给予1-3万元不等的经济补贴,做出突出贡献的另发专家津贴,强化政策导向和激励措施;单位自主,即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在人才引进工作中信息发布、培养使用、管理服务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的主体作用;市场运作,即按照公开、竞争、择优原则,用人单位和优秀人才之间实行双向选择;分类指导,即针对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的不同特点,实现分层、分级、分类引进,探索各具特色的管理办法。二是明确了“五种引进方式”。协作引进,即与重点院校、科研院所等开展协作交流活动,建立人才培养链、技术转移链和产业发展链;培养引进,即通过人才定向培养、委托培养等方式,提前与人才输出单位对接;挂职引进,即争取省、市科技特派员等中高层次人才到我县相关单位挂职,对口支持重点领域工作;项目引进,即依托项目和课题,以创业基地、工业园区等为载体,采取技术合作开发、产业技术联盟、课题招标、项目协作等方式引进;选拔引进,即通过公开招考、网上招聘、入校招聘、组织招聘会等形式引进。三是采取了“五项配套措施”。准确预测,由用人单位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定期向人事部门上报人才需求,人事部门据以制定计划,编制需求目录,定期发布信息;严格把关,党政人才、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引进由组织、人事、编制“三家会审”,企业人才由用人单位审定后将引进结果报送县委人才办备案;强化管理,建立健全引进、招聘、培养使用、跟踪评价“四项机制”;优化服务,建立人才信息库,为人才来炎创业提供就职、落户、安居、社保等一条龙服务;扩大宣传,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宣传报道人才引进工作的相关政策、创业环境、工作动态和先进典型,组织开展评比表彰,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推行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2009年起,我们研究制定了《炎陵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办法》,建立起严格、规范、有序、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机制,夯实了激发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活力的制度基础。一是明确考核对象范围。所有县管正科及副处级单位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和省、市垂直管理单位的领导班子,全部纳入了县委、县政府统一组织的绩效考核对象范围。明确绩效考核分领导班子、领导班子党政正职、领导班子其他成员3个层次进行,按乡镇(场),县直党群政务、执法监督和社会事业发展部门,县直经济管理部门,省、市垂直管理单位4个类别进行计分排队。二是完善考核指标体系。以100分为基础分,分别对领导班子的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自身建设情况、社会公认评估情况和领导班子成员的岗位职责履行情况、测评情况进行考核计分,并根据考核对象年度内受到上级表彰奖励或通报批评情况进行加减分处理。三是规范考核结果运用。按照考核对象的最后得分情况,分别确定为一、二、三、四4个等次。根据领导班子考核结果,决定单位公务员年度考核优秀比例,对单位进行奖惩,其中三、四等单位正职年度考核不得评优,四等单位正职实行诫勉谈话。领导班子成员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和公务员年度考核定等的依据,其中连续2年被评定为三等的,予以诫勉,年度考核定为基本称职;连续2年被评定为四等的,按程序予以降、免职。

  关键词三:优化基层组织建设

  新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所处的环境、所担负的任务和工作条件、自身状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必须大力弘扬首创精神,在积极探索中破解难题。

  扎实开展新活动。为寻求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与着力点,我们在中央提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任务的大背景下,立足县域经济欠发达(2008年全县GDP、财政总收入分别只占全市的2.3%和2.4%,人均GDP只有1.14万元)和基层组织建设滞后(党建工作覆盖面小,基层组织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水平低,党员学习意识、进取意识、大局意识、宗旨意识、群众观念不强)的现状,从2009年7月起,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开展机关联企促增长、组织联村促民生、党员联户促稳定的“三联三促”主题实践活动。在“机关联企促增长”活动中,为全县65家规模以上企业分别安排了1个县直机关结对帮扶;在“组织联村促民生”活动中,为202个行政村分别安排了一个机关单位党组织实施帮扶;在“党员联户促稳定”活动中,发动县直单位、乡镇机关全体党员和村干部党员2800多人与拆迁户、贫困户、专业户、信访户、返乡农民工家庭等结成联系帮扶对子。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按照活动要求,强化责任意识,创新方式方法,发挥自身优势,着力打造联系双方党组织与党员的沟通平台,初步形成了城乡之间、机关与企业之间党建工作的互动、共进、双赢格局。活动效果可以概括为“五个新”、“三个转化”和“六增一降”,即党员干部在宗旨意识上有新增强、服务大局上有新作为、能力素质上有新提高、工作作风上有新转变、精神面貌上有新改观;把党建优势转化为了发展优势,党建资源转化为了发展资源,党建成果转化为了发展成果;实现了GDP、财政收入、投资、消费、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发展信心的大幅度提升和单位GDP能耗的快速下降。2009年,全县实现GDP22.7亿元,增长17.2%;财政总收入2.66亿元,增长26.8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5.1亿元,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8亿元,增长23.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780元,增长13.7%,农民人均纯收入6783元,增长10.3%;旅游总人数首次突破100万,全年达到102万,增长52%,门票收入2178万元,增长48%,旅游综合收入3.12亿,增长47%。

  着力打造新团队。“农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班子强不强,关键在班长”。当前,农村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加强以党组织书记为重点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大计,既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受制度、环境、经济等因素的制约,我县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存在整体结构不优、综合素质不强、工作热情不高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有效提升。为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重点从三方面入手,着力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一是高层次培训干部。向湖南省委党校申请设立“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决定每年选送一批农村党支部书记参加培训。2009年7月份,选送了首批50名年龄较轻、学历较高、有培养潜力的村党支部书记赴省委党校进行了为期1周的专门培训,这在全省尚属首次。与此同时,整合县委党校、县职业技术学校、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等教育培训资源,对包括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秘书、村妇女主任和计生专干等在内的在职村干部以及村级后备干部开展大规模轮训。通过培训,使农村基层干部开拓了眼界、坚定了信心、找准了差距、借鉴了经验、解放了思想、提升了能力水平。二是高标准建设场所。从2006年8月起,通过向上争取一部分、县财政安排一部分、党建帮扶后盾单位支持一部分、企业捐助一部分的办法,累计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在没有增加群众负担的情况下,陆续建成120个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平均建筑面积100平方米以上的高标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并投入使用,基本解决了村级组织办公和开展活动的场地问题,为实施村干部“坐班制”奠定了基础。三是高水平保障待遇。按照每个村每年4万元的标准足额拨付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秘书、兼任计生专干的村妇女主任纳入村主干报酬保障范围,并大幅度提高报酬标准(在职村主干年报酬标准达到7200元,离任村主干年补贴标准达到720元)。积极推荐、正确引导优秀村干部参政议政,每年拿出5-10个乡镇机关公务员职位,面向优秀的在职村干部定向招考。组织了连续任职30年以上的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体检。通过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原则,分批启动了村主干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解决了村干部的后顾之忧。

  组织涵盖新领域。炎陵县有流动党员400人,其中流出党员385人,流入党员15人;有非公有制企业61家,个体工商户3318家,社会团体56家,民办非企业单位37家,从业人员8544人,其中党员145人;有社区9个,组织关系在社区的党员266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为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也开辟了新的领域。为确保党的组织和工作在各个领域的全覆盖,我们主要做好了三件事。一是组建流动党委。炎陵县劳务经济比较发达,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一度达到全县劳动力总量的35%,且大部分集中在广东省的广州、深圳2地。在深入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县委派出了2名党务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干部分赴广州、深圳,先后与近200名炎陵籍流动党员取得联系,于当年10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了炎陵县驻广州、深圳2个流动党委,下设9个党支部,实现了上述2市及周边地区外出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党员发展、党员教育管理等活动正常化。对流出到其他暂未设立流动党组织地区的党员,100%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凭证参加所在地党组织活动。二是开展网络党建。投入8万元,添置设备,配备专人,精心筹划栏目设置和内容编排,选择“中国党建网”提供技术支持,开通了“炎陵党建网”,为展示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新成果、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学习交流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窗口和平台。依托“炎陵党建网”,以开设论坛、建立博客和QQ群等形式,先后组建了大学生“村官”、选调生、西部计划志愿者、流动党员、社区党员、非公有制企业等6个网络党支部,吸纳了450多名党员通过网络参加党课教育、在线支部会等形式的党组织生活。三是成立“两新”组织党工委。针对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发展越来越快、从业人员越来越多的现状,专门成立了党工委,负责九龙工业园外全县所有“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形成了与九龙工业园党工委“两驾马车”并驾齐驱的工作格局。按照“积极稳妥、保证质量、灵活多样”的原则,帮助符合条件的14个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2个社会团体和1个民办非企业单位组建了党支部,向其他暂不具备条件的“两新”组织选派了党建指导员,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工作在“两新”组织中覆盖面达到100%。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只有每一个细胞都活跃了,每一个主体都发挥了作用,才能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改革开放30多年来,和全国各地一样,老区炎陵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的发展不是快了而是慢了,我们的步伐不是大了而是小了。因此,只有舞活党建工作这个“龙头”,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激发每一个基层党组织、每一名党员的干事创业激情,我们的事业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才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责任编辑:王倩)

发表评论:【 已有 0 位网友发表了看法】查看更多评论>>

请您发表感言,注意文明用语                                         

版权所有 时代风采征评活动组委会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百强大道10号B座311室
电话:010-63795659、63795359、63741130(传真)
京ICP备201022536698号
技术支持:易海商洲

机构简介广告服务招聘信息联系我们免责条款保护隐私权法律顾问意见反馈